2024年6月21日到22日,第八届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政治概念与中国特色"作为主题,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布莱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省行政学院)等高校,以及《江海学刊》《学海》《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的近五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主持。郭忠华教授简要回顾了"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的历史沿革,并对与会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南京大学张凤阳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张凤阳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政治学科在政治概念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布局,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在推动政治概念研究中的作用提出了期待。徐勇教授回顾了华中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围绕政治概念研究所展开的合作,并就政治概念在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生产出有价值和有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届工作坊分为四个研讨议题,议题一为"中国特色概念的本土化与普遍化",由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省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汪兴福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徐勇教授作题为"‘规定即否定’与‘共在中此在’——概念构建的主体性与共享性"报告。他指出,概念建构体现了"规定即否定"的主体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概念建构历程体现了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容易形成知识孤岛,需要通过"共在中此在"思维,构建以顶层概念为统领的分类概念体系,实现知识沟通。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周光辉教授作"从中国特色政治概念到共通性概念的构想"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政治概念所面临的"如何说服别人"问题,提出以"人类整体性——文明路径——共同价值性——共通性概念"逻辑解决这一问题的构想。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作"比较政治学两种概念范式的比较——复盘萨托利与邹谠"报告,通过比较萨托利和邹谠两种概念分析模式,提出中国特色概念的普遍化可以从邹谠模式中得到启发,以设置穹概念和区分概念亚类型方式超越概念对立和封闭思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作"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研究"报告,在分析概念史旨趣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维度阐明跨语言、跨文化、跨时代因素如何影响概念变迁,并塑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实践。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作"中国特色概念普遍化的思考向度"报告,提出中国特色概念普遍化的上下左右思路,即探讨社会科学概念普遍化的认识论问题,理解社会科学概念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探讨移植性概念本土化改造的基本策略,理解本土标识性概念建构的基本进路。
议题二为"中国特色概念的经验化与理论化",由《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史拴拴编辑主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肖唐镖教授作"政治科学中的概念建构与量表开发"报告,探讨了政治科学中概念建构与量表开发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本土挑战,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了政治概念测量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式。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建华教授作"从民主集中制看概念生成的中国逻辑"报告,以"民主集中制"概念为个案进行历史政治学分析,在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中,提出了中国政治概念生成的基本逻辑,也就是概念先行、内涵衍生的过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陈军亚教授作"基于知识逻辑的‘基层治理’:概念的知识内涵"报告,以"基层治理"概念作为分析个案,从知识逻辑、共有逻辑、抽象逻辑、形式逻辑和意义逻辑等角度阐明了政治概念分析的基本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陈那波教授、沈牧博士作"本土核心概念的学理化、学科化和普适化——以‘关系’为例"报告,以"关系"概念作为分析个案,借鉴知识演化理论和概念分形理论,提出本土核心概念"学理化、学科化、普适化"三阶段模型。
议题三为"中国特色概念的政治学解读(一)",由《江海学刊》编辑部成洁编辑主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王清教授、刘子丹博士作"党组:嵌入、连接与整合的三维组织结构"报告,探讨了"党组"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分析了党组的内容特色及其结构功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汪仕凯教授以"‘群众路线’的再认识"为题,在梳理有关"群众路线"五种理解的基础上,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有什么功能等角度提出了自身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刘圣中教授作"一元双塔体制下的组织整合:基于‘归口管理’概念的分析"报告,分析了归口管理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一元双塔体制所隐含的两重张力。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李新廷助理教授作"监督型国家:一个中国特色新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蕴涵"报告,在表明监督与现代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监督型国家"的体系架构、行动场域、运作机制和主要影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任博士作"‘干部’概念再阐释:基于先锋队理论的视角"报告,基于扎实的历史文献,梳理了"干部"概念的涵义转变,并将分析视角延伸至当下,分析干部与官僚之间的异同。
议题四为"中国特色概念的政治学解读(二)",由《学海》编辑部成婧研究员、副主编主持。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菁教授作"作为文明的民主:全球治理的新话语"发言,旨在通过"文明的民主"概念重构全球治理中的民主话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飞岸副教授以"反思与重构:中国民主话语的概念创新"为题,在分析西方民主范式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民主概念的重构方式。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曾敏作"‘三线建设’:战备视角下的工业建设"报告,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三线建设"政治现象的兴起、概念内涵及其政治意义。布莱顿大学社会学系王苍龙助理教授作"儒家公民:一个经验考察"报告,以当代兴起的读经教育等运动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传统儒家文化在塑造现代政治主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里峰教授主持闭幕式。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周光辉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分别作闭幕发言。周光辉教授用"专业""前沿""分享""品牌"四个词汇高度评价了本届论坛。郭忠华教授以"概念虽小,但探索的空间无限""会期虽短,但思想的魅力无限"总结本届工作坊,对参会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第九届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吉林大学举办,周光辉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向与会代表发出诚挚邀请。
6月21日晚上还举办了"青年学者论文工作坊"。工作坊由布莱顿大学社会学系王苍龙助理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鼎新学者博士后王宏伟作"对口支援:一种破解规模治理难题的制度创新"发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婧雅博士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溯源、历史嬗变与话语创新"发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赵双龙博士作"基于本土性的田野政治学概念建构路径——从‘关系权’概念说开去"发言,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金芝博士作"中共话语体系中‘第三世界’概念的历史流变"发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朱城坤博士作"将概念带入体系:一项分析概念的新技艺——以祖赋人权概念为对象"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陈凌宇博士作"‘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政策中的非正式制度"发言。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和郭忠华教授对六位博士生的文章进行了详细评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政治概念研究工作坊"是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办、以政治概念为主题的系列工作坊,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通过聚焦"本土化与普遍化""经验化与理论化"等议题,通过对一系列中国特色政治概念的详细探讨,本届工作坊进一步拓宽了政治概念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政治概念理论和特定政治概念的研究。
文:任莹莹 图: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