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举办前两届"国家+"论坛的基础上,2024年5月25日,第三届"国家+"论坛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国家+民族国家"。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燕山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以及《江海学刊》《学海》等期刊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他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致开幕辞,他回顾了国家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期待国家理论研究这一政治学研究核心主题能够进一步拓展深入,反映时代发展的特色。作为论坛的最主要发起人,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俞可平教授介绍了"国家+"论坛的四大特色:学术性、专业性、基础性、普遍性,期待"国家+"论坛能够推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
本届论坛由五个主题讨论组成。主题一为"民族国家的建立基础及其运转",由南京大学王海洲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俞可平教授作"国家的消亡与人类理想的政治状态"报告,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消亡的观点,就国家是否会消亡、如何消亡以及人类的理想政治归宿等根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王续添教授作"主权主体初论——一种历史政治学的思考"报告,基于对主权理论的梳理和反思,并结合国家主权的历史发展,通过对"主权主体"的阐释,尝试重构主权理论,实现对主权者理论的超越。北京外国语大学常士訚教授作"民族国家、国族国家和民主建设"报告,从民族构成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国家和国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民主建设的影响。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作"民族国家与民主的第二次转型"报告,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国家和民主的演化历程,并就不同的民主类型展开比较。中山大学肖滨教授作"党政体制:权力图谱与运行逻辑"报告,在评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础上,提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的新思路,以及领导权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的底层逻辑。
主题二为"民族国家建构的本土聚焦",由《学海》副主编成婧研究员主持。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作"广义政府:对‘党和国家’的一种理解"报告,他分析了"广义政府"的概念涵义,并从广义政府的角度对中国"党和国家"提出创新性理解。南京大学郭忠华教授作"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力量基点转换"报告,从建构动力的角度表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独特经验,及其对国家理论研究的启示。云南民族大学陆海发教授作"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中的认同重构——基于对民国政府治边实践的分析"报告,从国民身份认同、国族认同、国家认同构建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方式。吉林大学殷冬水教授作"国家形态的现代转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为叙事中心"报告,从国族构建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国家形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方式。
主题三为"民族国家建构的核心变量",由《江海学刊》成洁编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林红教授作"艰难的平衡:民族国家的族群性与国民性"报告,主要分析了政治和文化两大核心变量对民族国家的影响,表明国民性与族群性相平衡的必然性、困境及两种可能的平衡方案。云南大学郭台辉教授作"国语的诞生与语言的现代性"报告,他以法国的语言变迁历程作为分析对象,从国语形成的角度讨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方式。复旦大学包刚升教授作"世界政治的关键时刻:超越民族国家?"报告,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出发,阐明了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对民族国家形态演变可能带来的影响。复旦大学胡鹏副教授作"外为己用:‘找回国家’学说的思想起源与本土转化"报告,以对"回归国家"理论在美国兴起的学术史梳理为基础,以欧洲近代国家理论为参照,讨论了国家理论研究在美国的新变化,提出国家理论研究的本土转化观点。
主题四为"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资源",由清华大学杨雪冬教授主持。厦门大学朱仁显教授、费君箫博士作"学习与创制:北朝鲜卑族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型"报告,讨论拓跋部落实现国家创制的成功,及其对国家理论研究可能带来的启示。北京大学李健博士作"论梁启超对卢梭民族国家思想的扬弃"报告,在分析和比较卢梭、梁启超有关民族国家论述的基础上,表明了梁启超对于卢梭民族国家思想的创造性引介。清华大学许超博士作"重审帝国与民族国家之关系——以现代早期大英帝国演化为中心"报告,他以英国为分析个案,就帝国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共生性和历史转化问题做出分析。南京大学王海洲教授作"国家记忆的时间结构"报告,在分析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家记忆的时间感知、国家记忆的尺度及测量、国家记忆的时间标记、国家记忆的时间错置及其应对等问题。
主题五为"全球化视域下的民族国家走向",由北京大学顾超助理教授主持。燕山大学于春洋教授作"复杂全球化场景中的民族国家再审视"报告,主要分析了复杂全球化对民族国家造成的内外挑战、民族国家的存在合理性、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可能方向等问题。清华大学汪家锐助理研究员作"全球公共物品供给作为国家政治责任——一种共和世界主义的规范路径"报告,讨论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的难题、国家承担全球政治责任的理论逻辑,全球公共物品供给作为国家政治责任的实现等问题。北京大学刘燚飞博士作"科技政治视野下的主权AI:概念特征、实践类型和演进方向"报告,分析科技与政治的双向关系、新主权概念、主权AI的概念层级与类型学等问题。南京大学祁玲玲教授作"比较视野下的政治极化"报告,重点分析了政治极化概念的辨析和测量、引发政治极化的主要因素、政治极化对民主国家运行的影响等问题。
会议闭幕式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祁玲玲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何增科教授致闭幕辞,就本届"国家+"论坛的主要特色进行了总结,并充分肯定了本届论坛所具有的学术含量。第四届"国家+"论坛将于2025年在云南民族大学举办,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忻院长代表下一届论坛的承办者,向与会者发出诚挚的参会邀请。
本届论坛围绕建立基础、影响变量、历史资源、发展趋势以及本土聚焦等议题,对民族国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图文:张玉昆、杨景朝